關於獲獎作品《斷片》的對話

编 者 言

 
第三屆法拉盛詩歌節於2021年4月,
采取線上的形式舉辦。
本屆詩歌節評選出各類獎項。
其中原創特別獎和一至三等獎作品,
詩歌節組委會邀請志願者成立一個翻譯小組,
翻譯了作者7首詩。
各位翻譯者在完成初稿後,和其他同仁商榷。
其中,一等獎作品《斷片》的談論尤其詳細。
我們覺得這樣的談論很有意義,
無論於詩歌創作還是翻譯,
甚至對寫作鍥而不舍、精益求精的精神,
就是一種極好的態度。
因此,由譯者黃永鋼教授整理了討論的文字,
供本刊发表。
——《紐約一行》編者
 

 
【法拉盛詩歌節編委】嚴力:著名詩人,《法拉盛詩歌節》編委之一,《紐約一行》社長(上圖左)
【法拉盛詩歌節編委】思淵堂:80年代畢業於大學中文系。《法拉盛詩歌節》編委之一。90年留學美國,從此定居紐約。從事公共圖書館業。閑暇作詩文。(上圖中)
【首席翻譯】黃永鋼(Fred),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學院現代語言系中文教授。(上圖右)
【翻譯參與者】馨閱,原名趙學文, 加拿大華裔詩人。祖籍東北, 從事物流工作,喜歡詩歌和英文翻譯。《當代文學藝術》海外版執行主編;《麒麟詩刊分享群》《英語讀書會》管理;《譯詩》編委;《麒麟詩刊》翻譯編委;混語版《國際詩歌翻譯》列名翻譯。(下圖中)
【翻譯參與者】Zora Wan 筆名左拉。上海外國語大學本科。美國公共管理碩士。美國科技公司和基金高管。熱愛旅行,繪畫和文字。(下圖右)
【翻譯參與者】紫若藍,定居美國,職業女性,喜歡寫詩。有原創中英文詩歌,散文,翻譯和攝影作品发表於國內外報刊,微信詩歌平台,偶有獲獎。(下圖左)
 

第一部分:原创作品《断片》

【作者簡介】寒山老藤(BRIAN HUANG):紐約布魯克林詩人、MONOVISION注冊攝影師、美國中文網名博寫手,其圖文作品刊發於各大網絡平台,詩作曾獲2019年法拉盛詩歌節入圍獎,2021年法拉盛詩歌節一等獎。編入多本詩歌合集。寫作特點:嘗試黏合中國古詩詞的意境和歐美現代文學的人性思考。

 

寒山老藤 |斷片

蟬鳴撕開嘈雜
那些樹 卻求我放生

攤開手掌
歷史的碎末 吹落

花草 擠占了墓碑的空間
采上一束 還盛開著的

將這些落草為寇的夢
招安在花瓶里

換一個空間 或許可以靜下心來讀取
墻上那張碎唱片上凹凸深淺的軌跡

遠處看落日的老人
多像一根唱臂

世代
在既定的軌道上 循環

第二部分:初步的解讀和翻譯

Fred:在翻譯前我做了一歌閱讀和注解的準備:
斷片 →(夏天在外邊的思緒)
蟬鳴撕開嘈雜
那些樹 卻求我放生 
→夏日樹林,蟬鳴聲使喧鬧的都市中人心安凈,樹木卻厭蟬聲煩
躁,想換環境 。(人總被難於捉摸的欲望驅動)
攤開手掌  
歷史的碎末 吹落
→很多歷史意象,紛紛擾擾,無法集攏成線 (如同碎末,似無意義,過去的事件,也是人欲 )
花草 擠占了墓碑的空間  
采上一束 還盛開著的
→花草是逝去之人的夢現 (逝者曾經,現在仍還在做夢,欲望仍在)
將這些落草為寇的夢 
招安在花瓶里  
→把這些夢安置在花瓶中(逝者的夢與我的達成默契)
換一個空間 或許可以靜下心來讀取  
墻上那張碎唱片上凹凸深淺的軌跡
→換一個思想的維度,人可能讀懂歷史的情愫(視野擴大之後,或能找到一些歷史相連的蛛絲馬跡)
遠處看落日的老人 
多像一根唱臂  
→一位老人觀看落日,如同歷史留聲機上直立的小小音臂(與宏大漫長的歷史相比,人生短促渺小)
世代 人類似在圓形的軌道上重覆運轉。
在既定的軌道上 循環
→人類似在圓形的軌道上重覆運轉。(歷史演進,但人類似乎宿命)

譯詩第一稿
Fragments of Thought
Tr./Fred Huang


Cicadas’ chirping tears apart the noise
Those trees, however, begged me to set them free



Spread out palms

The crumbs of history blow down



Flowers and grass crowd out the space of the tombstone

I picked a bunch that is still in full bloom

and put their dreams in a vase



In a different space, perhaps I could calm down and read

bumpy tracks of the broken record on the wall


The old man watching the sunset from afar

More like a tonearm



Generations

Loop on a given orbit

第三部分:討論

zora_wan:謝謝您的分享, 讀起來蠻舒服的。我可以感受到詩原來的意境。下面是我的一點想法多是從語法角度:1)spread out “whose” palms? 英語里總是有一個定語。2)the crumbs of history 後面的blow away 是不是應該用被動 blown away? 3)落草為寇的意思是什麼?是不是有失落的意思?可以在夢的前面加一個形容把這個意思翻出來嗎?4)“讀取” 是讀的意思呢還是聽的意思?
zora_wan:特別喜歡這首詩。翻譯這件事也變得有趣。
Fred: @zora_wan  根據意見修改:

Fragments of Thought (First revision)



Cicadas’ chirping tears apart the noise

Those trees, however, begged me to set them free



Spread out the palms

The crumbs of history blown away



Flowers and grass crowd out the space of the tombstone

I picked a bunch that is still in full bloom

And put their colored dreams in a vase



In a different space, perhaps I could calm down and listen to

Bumpy tracks of the broken record on the wall



The old man watching the sunset from afar

More like a tonearm



Generations

Loop on a given orbit


我的理解:
Palms —  the palms (讀者想象是作者的手 )
Blow  —  Blown (被風吹散)
Dreams — colored dreams (這兩句詩意思較為覆雜,難確知作者想法,試用“colored”來表達(“花草”–逝者的夢的多樣)
Read — (“讀取”應是比“讀”多一點含義。這里的broken record 是掛在墻上,用“listen”好像不行)
不知這些理解是否恰當?謝謝!
又及:也許可用 “unfulfilled dreams”, 但又缺少點顏色。
zora_wan: 我覺得unfulfilled dreams比較符合原意。可以再尋覓一下。


Fred: 謝謝!我再想一下。提意見真好!
紫若藍:支持你們二位的翻譯和對語法的嚴謹。我也是很喜歡這首詩。落草為寇的夢,招安在這句我覺得按字面直譯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stolen dream, fallen dream…  surrendering into a vase。聽墻上的唱片,對我來說有種錯位的美感。另外,最後一句,也許可以break the sentence:  Generations on their obits Looping (cycling). 我習慣用cycling, 現在我覺得looping也不錯。這些只是我個人的想法僅供參考。希望不要介意。


思淵堂:落草為寇,招安,如果說有出典的話,似乎是水泊梁山。有「反叛」和「納入正統」的含義。詩人把眼前的草、花瓶,和典故揉合,尤其是野草(墓地的)和花瓶(大雅之堂的)的關係,微妙。如此,意象就豐富了。
Fred:@紫若藍 , 謝謝鼓勵和建議!我感到這些建議打開了思路, 一個人想, 束手束腳, 好像沒有多少選擇。還會忽略一些信息。我譯詩很少, 在這里學了很多。
紫若藍:I am glad it’s helpful.  Try Google too.  I don’t use it to translate the whole poem, only to open up 思路 on certain vocabulary or when I am stuck on certain untranslatable words[調皮][呲牙]
Fred:謝謝幫助開啟思路!突然发現譯詩既費腦又好玩!
紫若藍:@Fred 好玩就是王道!
Fred:@zora_wan@紫若藍,根據意見修改, 你們覺得如何?
And settled these unbending rebels’ dream in a vase
In a different space, perhaps I could calm down and listen to
The bumpy tracks of the broken record on the wall
 zora_wan:@Fred rebel這個意境很接近原文了。就是unbending rebel’s dreams 在英文里讀起來有點拗口。 如果“settled their rebellious dreams in a vase” 呢?
思淵堂-海淵: 有瓶有夢,,我聯想到了「金瓶梅」「紅樓夢」。
紫若藍:@Fred 落草為寇形容夢,我的理解重點不在寇而在落草的不得已……
zora_wan:這是個很好的角度。我起先也是這樣理解。但是被@思淵堂-海淵 說得那個招安覺得這些花花草草大概是不安分的。不知道寒山老滕寫詩的背景是什麼?
Fred:是的, 主要是不得已。
思淵堂-海淵:花草,從墓碑到花瓶,這個過程,似乎和唱片、落日、老人所表達的歷史之循環有關。 花草的擠佔、被採,是否暗示一種命運?可能是詩人對歷史的理解:雖然一個主動一個被動,一個在野地一個在華室,但實際上是平行的移動;以日落日出為背景,人類(老人)的歌唱其實如手臂/唱片之臂,並沒有任何改變。
zora_wan:哎,這樣一講果然是很有前後的關聯。這些花草好像墓地里還沒實現願望的靈魂。要被安置在花瓶里了。Restless dreams。
思淵堂:記得莊子說的龜,寧願在泥沼中曳尾,不做供神靈祖先的祭品。(《莊子·秋水》:(莊子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塗(tú)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zora_wan:嗯,越品越有意境和深意。謝謝老師指點。
紫若藍:這首詩真是越品越有味道,尤其經過@思淵堂-海淵 指點迷津……@Fred 我覺得rebel 也好,不得以也罷,還是應該讓讀者自己品味。這首詩成功之處也在於其可淺可深,作者用模糊虛幻的語言達到讓人若有所思的境界。你還是不要點破了。不妨試試直譯一下“落進荒草里成為了流寇的小夢”。好像這里翻譯直白一點會事半功倍吧……拙見。
Fred:其實作者安排的這些實景和虛景還是有其邏輯線可連的. 表面上畫面跳動大, 但思緒,感情的延伸, 還是有跡可尋, 從哪里開始, 下面又觸发了何種思緒, 各個場地, 畫面, 一 一轉換, 字里行間, 甚至可覺出浮想聯翩的詩人身影。各位提出的節點, 十分重要, 經過反覆討論, 譯文詞語也逼近了原意,我覺得。
思淵堂:Fred對詩很有體會了。動筆寫詩吧!
馨閲: 我試著寫了一個點評,來理解這首詩,如有不對的,請各位老師指正。讚成Fred 的翻譯,個人覺得詩的意境是不可以完全翻譯出來的,這也是詩歌的魅力所在,讓人從文字中領略詩的內涵和意境。含蓄的話語,才更有深意。
詩人用生命的一個個“斷片”,如一個人生畫面,來展示生命的全部。

以“蟬鳴”來比喻生命的聲音,“那些樹,卻求我放生”也隱喻生命的危險,生命的渴望,病毒威脅的影子,詩人內心對生命敬畏的情感。

“攤開手掌”,寓意命運,歷史的碎末,吹落”
來比喻歷史的過去。

“花草擠占了墓碑的空間”,來形容新消逝的生命,還仍然年輕,還有人生的夢想,只能隨人而去,但夢依然美麗。

“換一個空間,或許可以靜下心來讀取”,有隱喻隔離的日子,在人生際遇不同,遭遇不同,卻可以深刻體味人生真意。

“墻上那張碎唱片凹凸深淺的軌跡”,隱喻人生的跌宕起伏,如破碎唱片的軌跡。

“遠看落日的老人”,一個回顧過去的老人,在人生的軌道躑躅著。

生命如同周而覆始的唱片,演繹著幾近相同的故事。

意境很深遠,畫面感很強,很有思想的一首詩。


Fred:@馨閲 謝謝分析解讀, 挺合情理,真應了”詩無達詁”這句話。
zora_wan:@Fred@紫若藍 1)討論的真好。我加一點:落草為寇在中文里是有意義的。就跟乘涼一樣。英文的意境獨立直譯的情況下是不是還有同樣的意境?2)還有一個想法。loop 這個詞一般作為名詞。作為動詞:The verb loop means to form the shape of a loop in the sky; or to make a loop from string or some other material. 有沒有更好的動詞表示生命的周而覆始?

紫若藍:@zora_wan 落草為寇的確是有出典的,但這個成語畫面感脫穎而出,不懂典故的人也似乎能夠意會。形容夢是形容情緒,中文英文的情緒是互通的,我的感覺是這樣的….
Fred:集思廣益, 這里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園地!


思淵堂:忍不住查了「落草」的出處。確實有「不得不為之」的含義。草,甚至意指「民間」。
Fred:我发現譯詩再加上討論,是學習語言的好方法。我的中英文都提高了!


思淵堂:民間 vs 廟堂。這樣的話,詩人也許有表達一個個人在歷史中、在一個時代中所處位置(社會地位)的思考。

第四部分:譯者的心得與對話

Fred :這次學習譯詩的心得:
  •《斷片》的結構:
這首短詩可分成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從開頭到高潮「招安在花瓶里」結束。
前一部分的感情與後一部分不同;前面矛盾思緒紛呈,充滿沖突,富有張力,比如「蟬鳴」和「嘈雜」的對立,動詞用了「撕開」(嘈雜這個隱喻指什麽?)。「求放生」,歷史成了「碎屑」。花草「擠占」。這些沖突性隱喻詞語的選用,顯示作者心中相互成對的一些矛盾複雜的思想感情。到「招安」這個行動,情緒開始舒緩下來,得到了一個安頓。
第一部分的視野是限制的,集中的;語速是急促的,不安的。
第二部分從「換個空間」到結束。
前後兩部分的感情張力和語調的張弛不同;前面如同宣敘調,一個接一個第訴說自己感想。第二部分則是詠嘆調,舒緩下來(他的沖突性的思想已經傾吐了)。「靜下心來」,「遠處」 , 「落日」,「循環」,這些詞語的語速是慢速,遲緩的。
作者的位置似乎從室外移到了室內,他現在坐下了,視線在尋覓,先往上,然後朝遠處望,視線朝向落日和觀看落日的老人,思緒進入遼遠的空間和時間。
在第一節中,意象都是視覺性的,第二節轉換為聽覺的,結尾是二者覆合的。從墻上的破損唱片中聽到歷史。音樂對人產生的感官影響,相比視覺藝術,更為直接,直指人心,但到底意味什麽,卻不易解釋。文字是用書寫符號展示視覺形象,拐了一道彎,但給與讀者更多時間,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參與感受,獲得一種解讀。作者在後一節中從「看」世界轉換為「聽」 和「看」。
後一部分的視角是往上的,遼闊深遠的。
•意象和意境:
一首詩是作者通過精心挑選的意象的組合,進而達致一種意境。每個意象,都有著多面的內涵,如同一個多面向的小发射機,其豐富的含義,能引发讀者產生多種 聯想,而意象之間的關系,更因豐富內涵的互動,變得更為覆雜,讀者感受這些意象,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產生自己的解讀,從而進入特定的意境。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只能做一名向導。
我覺得可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作者思緒:一是調動譯者的實際生活經驗;二是設想作者在詩中可感覺的的身體位置和視線轉換。
這首詩的第一個意象是「蟬鳴」。這個意象我有過實際生活經驗。我生長在雲南,未聽過蟬的鳴聲是什麽樣的情形。小時候在文學作品中讀到 「知了的聲音鋪天蓋地」這樣的句子,很好奇這是一種什麽樣的聲音。後來夏天到北京,才真實地感受到了「蟬鳴」的情形。那聲音是難於形容地有力,且永不停歇,似乎從永動機发出。那個時代沒有冷氣機,關了窗子太悶熱,開了窗蟬鳴聲又兇猛地撲了進來,真是一個兩難處境。
「蟬鳴」 對我來說是一個具體的意象,通過動詞 「撕開」,可以感受到賓語 「嘈雜」是蟬鳴的對立面,這兩個意象之間是對立關系。那麽「嘈雜」 noise 是指什麽呢?這個意象並不具體和清晰,得依靠特定的場景才能確定,比如:可能是汽車聲,飛機聲或者是都市里各種活動的 「市集聲」。不過,從「撕開」 這個動詞,我們了解到主語和賓語的對立關系;它們是二元對立。
「那些樹卻求我放生」 這個「卻」 有提示作用,「樹」本來與「蟬」是共生關系,樹是蟬的棲息所。但樹「卻」不幹了;它們可能也是受不了蟬的鳴聲,想要逃走。「樹」 成了第三元,三個意象之間的關系變得更為覆雜。作者用在場的「蟬鳴」, 「嘈雜」 和 「樹」,這些隱喻意圖顯隱雖然不在場但遠為巨大的社會。我們似乎可以采用這樣一個理解: 當今世界的意識形態充滿沖突對立。下文 「歷史的碎末被吹走」,歷史成了碎末,似乎與上文這個理解有關;每個人都卷入巨大的思想漩渦之中,「樹」 往何方逃遁? 思想系統的多元和沖突,影響到對歷史的回望,也模糊了認識的基準。在多元破碎的解釋系統中,歷史如同餅幹的碎末,隨風而去。
揣想作者觀察和思考時身體所在位置和視線角度, 或者能幫助理解讀作者的思路。他先是站在靠近樹林的地方(當然也有可能僅是作者頭腦中思想概念的組合,與其實際身體位置並無關系),後將視線移到墓地,投射到顏色鮮艷的花草和一面面墓碑上。最後似乎回到室內,再從窗口瞭望遠方。在墓園的觀察和感受中,作者調用了「落草為寇」和「招安」兩個具有中國文化內涵的詞語,使詩的解讀大為複雜起來;作者的思路變得撲朔迷離,難於把握。他想表達什麽樣的思緒? 這里還得從較為具體,具有實感的意象入手來理解,「花草」和「墓碑」屬於這一類意象。可以想到這兩個意象也是對立的關系,「生」和「死」。動詞 「擠占」,似乎是說:「花草」為逝者生命力之顯現物,生前的理想和抗爭,並未因生命的逝去而消亡,似乎還如以前一樣起立呼喊,咄咄逼人,連堅硬的石碑都頗感壓力。「墓碑」 僅是逝者的表面化標記,立在地面之上。作者巧妙使用「還盛開著」的花草這個意象象來續接和展現那曾經活潑有力的生命,連上了上文對大歷史和人類現狀的思考和感受。這一句也是一個可能滲有個人情感的地方。「招安」 屬於政府行為,這里的主語卻換成 「我」。作者化用了這個含有歷史意味的舊詞,將其分拆成 「招」 和 「安」 兩個含義,前者是對逝者不息的抗爭意志的回應和肯定;後者表達作者對逝者的認同和祭奠。從作者以往的詩作和攝影作品中感受出他對美與永恒,生與死的連接與轉化,一往深情。我覺得這里作者在祭奠的動作「安」中,也將自己放了進去。對逝者表達的尊重和慰籍,也含有對自己的,甚至可能有移民經歷的感受在其中。
•譯詩詞語的選用:
蟬的「鳴」 一開始用「singing」 來對應矛盾的 「noise」, 但覺得太快樂了一點,改用   「chirping」.
「攤開」,原來用「open」, 後覺得 「spread out」 速度慢一些,更像特寫鏡頭。
歷史的「碎末」,原來用 「fragments」 , 但覺無很具象的感覺,改成 「crumbs 」。
「吹落」, 從「blown off / down」改成 「away」。
花草 「擠占」,原用「occupy」, 但 「crowd out」更為形象,有具體動作感。
「落草為寇」和「招安」,原來我覺得是作者一時的靈感,俏皮的用語,似無深意,譯為  英文頗為麻煩,且難達意,想繞開不譯,避免中文色彩的糾纏。後經各位的提醒,使我重新考慮。這里是詩的情感和思緒的高潮。如同你們的comment指出:「難於知道作者這個想法的背景」。這句話對我是很好的提示。
各位建議的「listen to 」 破碎唱片,似乎比「read 」 更貼近原詩;換成聽覺,聆聽歷史的聲音。也連上了形象的「唱臂」和「循環」。
紫若藍:@Fred 很好的總結。 讀和聽這句,作者原句是讀。
czora_wan:紫若藍@zora_wan 落草為寇的確是有出典的,但這個成語畫面感脫穎而出,不懂典故的人也似乎能夠意會。形容夢是形容情緒,中文英文的情緒是互通的,我的感覺是這樣的….」
直譯也是一個方法。想想可以有三種翻譯典故的方法:1)直譯細節。希望通過描述把典故的情景上下文傳遞給英文讀者。這個比較挑戰。翻譯好最好需要英文母語的人讀一下是不是達到效果。2)如果有,找到英文里對應的典故。這個是最高境界。需要很大的英文閱讀和歷史知識。3)理解中文典故的意思。把想表達的感情和狀態翻譯出來。這也需要從英文思維理解,往往是要換個方式表達。難度比較大但比2)容易。簡單的例子:中文里有“死角”,英文至少美語里講「blind spot」而不是「dead angle」。 比如這里「不得已」這樣「不」打頭的形容,往往在英文對應一個直接的形容。比如@Fred 用的rebellious ,或者可以是一種restless 不安的狀態。對這首詩里的「落草為寇」 我同意 Fred對詩的分析–這是中文里渾然天成的用詞,如果找不到對應英文典故,可能更合適意譯。

第五部分:作者的思考“斷片”和對話

寒山老藤:在談這首詩的寫作思路前,我先簡述一點我詩的認知。
了解東西方在詩歌表述上的差異,有助於更好地把握華語詩的表述。中國傳統詩歌詩意含蓄,表述簡潔,用詞精煉,與古代思想充滿玄學特性有關。同樣西方的哲學則表現出不斷追問,使得思維不斷縱深拓展,也影響到了西方詩歌的深刻性。但語焉不詳的中國哲學特性在詩學上卻表現出了意境,能激发出发散性的聯想,這又恰好符合了美學特征。
不同的文化都有迷人之處,放棄民族特征是一種迷失。盤活本民族文化的特有表現手法有益於詩歌藝術的多樣性。
寫這首詩的欲望源自於一個YouTube的畫面。我習慣於在瀏覽網頁時播放一些背景音樂,那次屏幕上呈現的是一台唱機,看著看著,思路忽然開啟,聯想到了世代的輪回,進而又產生了是什麽力量迫使不同的世代人們重覆著同樣的疑問。這首詩的框架就這樣形成了。
這首詩想要展現的是依附需求的存在和這種存背後的宿命及複雜的感受。取名斷片一是吻合不同場景事物碎片的串聯的表現手法,也隱含了醉酒者神智不連貫的漫遊的自嘲。為了增強詩表現力,我用來在生活中時常可以看到悖論現象來展開,著名的有斯德哥爾摩綜合癥。
       「蟬鳴撕開嘈雜
           那些樹 卻求我放生」
        →蟬汲取樹汁,但樹卻要讓蟬存活。蟬鳴是否成了樹消除孤寂的一種方式? 
        當我放生的時候,繼續展現塵世中依附的現象:
       「花草 擠占了墓碑的空間
           采上一束 還盛開著的」
        →墓碑是為了紀念逝去的人留下的,經過若幹時代,墓碑不斷疊加和荒廢,而花草卻長盛不衰,好像是那些逝者遺下的夢在等待主人回歸,好繼續他們之間最融洽的溝通。
       「將這些落草為寇的夢 
           招安在花瓶里 」
        →這里借用宋江招安故事作類比,引入關於生命歸屬和生命意義的思考。現實中更多的是飲恨。所以:
        「換一個空間 或許可以靜下心來讀取
           墻上那張碎唱片上凹凸深淺的軌跡」
        碎唱片藏著經歷者的心路歷程,讓失落者與失落者對語,惺惺相惜。
        而為何,這樣的失落會在世代的軌道上循環?我不再贅述,也難以贅述。
       
詩歌是发散思維,是開啟而不是結論,結論由讀者經過思考獲得。這也是中式玄學文化的特征。也許,東方式的意境手法更能點活讀者的聯想。
另外,中國傳統詩歌在用詞表意上的精準簡潔是值得很好效仿和发揚的。這有益於在詩歌這樣一個篇幅有限的文學樣式中釀出品味所需的醇厚度。
思淵堂:前幾天看到莊曉明評論嚴力的幾首詩。其中說,嚴力的智性詩歌,和中國古代玄言詩,包括王維佛性思維詩歌的關係。就思維方式而言,略微有些闡述。
中國詩歌不重視深刻和延長的思考,把敘說對象放在了敘說本身中。讀者的參與,不亞於作者的寫作。思維是一條線上的兩個結點。我認為,詩歌應該如此,詩不是以「說清楚」為審美目的的。後來所謂現代詩、朦朧詩,正是在點視式描述和陳述中,在尊重讀者閱讀和多元理解上,和中國的詩性思維,發生了創造美和審美的共鳴。
現在還有很多人在繼續實踐著明朗和奔放的詩歌寫作,作者豪情澎拜,一瀉千里,讀者一覽無餘。雖然也是一種詩寫作方式吧,但其敞開式的美、審美,含蓄不足,是和詩歌的本質有距離的。說到這,一方面是因詩人思考方式,也是詩人思想深度的原因: 詩和哲學的交叉,很難在沒有思想的深刻、思維的智慧性的路上發生的。
回到嚴力的詩歌和莊先生的評論,我仔細讀了評論。評論偏重「內容」構成智慧詩性的分析;說明了詩的各層關係,細微解析得不錯。
但是作者沒有涉及智慧詩性的語言技巧實際上思維方式的特徵。比如他分析的第一首「特徵」,「歷史用過的男女,一直在接著上床」。男女上床很尋常,那「歷史用過的男女」,這樣的表述,沒有其他人用過,如何解析其奇妙? 我深感,你的詩固然是超越平常的思維能力和冷幽默,但語言、詞匯的顛覆性運用、跳躍性重組、逆向性翻盤,以及名詞動詞的詞性冷不防的交替配合……,是構成衝擊閱讀感的主要的和第一的原因。詩歌是語言的藝術,文學的皇冠上的明珠。語言的獨特性,語言組合上打破一般語言構造的創造性,是一個成熟詩人的標誌。當然,我也認為,「一般語言」在漢語語言中,在書面語和口語中,都有充分的資源,供詩人去創造新的詩歌語言。在嚴力的風格而言,就是智慧詩性。這是中國傳統中本有而應該珍視和發言的。可惜,現在的詩歌讀者沒有耐心和智慧去認真讀有深度的、含蓄的和意在言外的作品。
寒山老藤:很認同。
詩的表現形式就是語言,語言的鮮活和創新能更好地展示詩意,也更容易在讀者記憶中留下痕跡。挖掘意象蘊藏的深刻含義的同時,本意與讀者的領會之間能否通順也需要考量。
思淵堂:作者創造意向的度,和讀者理解的度,兩者之間不一定一致。不存在對錯、準確與否。作品能激發二次創作,就是好作品。

第六部分:翻譯定稿

Fred: 根據上述討論,我翻譯這首詩的定稿如下:

Fragments of Thought (Final edition)
By Hanshan Laoten
Trans. Huang Yonggang

Cicadas’ chirping tears apart the noise
Those trees, however, begged me to set them free

Spread out the palms
The crumbs of history blown away

Flowers and grass crowd out the space of the tombstone
I picked a bunch that is still in full bloom
And settle these rebellious dreams in a vase

In a different space, perhaps I could calm down and listen to the
Bumpy tracks of the broken record on the wall

The old man watching the sunset from afar
More like a tonearm

Generations
Loop on a given orbit

感謝「法拉盛詩歌節」「 紐約一行」授權

*以上評論為作者和譯者個人觀點,歡迎持有不同看法的詩友們各抒己見。
*本刊所有作者圖片和文字未經允許請勿轉載,請尊重以上所有作者的肖像權和隱私權。
*作者寒山老藤相关链接【海外詩粹】寒山老藤新詩精選《斷片》      寒山老藤|关于诗歌流派
*獲獎作品寒山老藤的《斷片》的翻譯過程的對話紀錄被收錄在《紐約一行詩刊》第三期和《2021第三屆法拉盛詩歌節作品選》,愛詩者們可以在以下鏈接中購買:
*《2021年第三屆法拉盛詩歌節作品選》亞馬遜網上書店鏈接地址:https://www.amazon.com/dp/1940742625/ref=cm_sw_em_r_mt_imm_awdb_WB8CAF8VVKWD3V9E42WG?_encoding=UTF8&psc=1

Product details
Publisher ‏ : ‎ Blurb (June 21, 2021)
Language ‏ : ‎ English
Paperback ‏ : ‎ 106 pages
ISBN-10 ‏ : ‎ 1940742625
ISBN-13 ‏ : ‎ 978-1940742625
Item Weight ‏ : ‎ 5.9 ounces
Dimensions ‏ : ‎ 6 x 0.25 x 9 inches

 
*《2019年法拉盛詩歌節入圍作品雙語集》亞馬遜網上書店鏈接地址:https://www.amazon.com/Flushing-Festival-Shortlisted-Originals-Translations-ebook/dp/B085MG2WRC/ref=sr_1_2?dchild=1&keywords=poetry+flushing&qid=1625339856&s=books&sr=1-2

*《紐約一行詩刊》第三期網上書店鏈接地址:https://www.blurb.com/b/10760442-3
Product Details
Primary Category: Poetry
Project Option: 6×9 in, 15×23 cm
# of Pages: 248
ISBN: Softcover: 9781006817663
Publish Date: Jun 17, 2021

歡 迎 閱 讀 請 勿 轉 載


WEPOETRY【海外詩粹】獨立製作

返回首頁搜索